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点有哪些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点:车辆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简称“特色专业”。是教育部、财政部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的总体安排,并经过网上公示和专家评审程序,批准的旨在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水平和特色的重要措施。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开设专业
专业类别 | 专业名称 |
电气类(本)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子商务类(本) | 电子商务 |
电子信息类(本)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类(本)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类(本)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类(本)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电子信息类(本) | 人工智能 |
工商管理类(本) | 市场营销 |
工商管理类(本) | 人力资源管理 |
工商管理类(本) | 会计学 |
工商管理类(本)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类(本) | 财务管理 |
工商管理类(本) | 审计学(计算机审计方向) |
工业工程类(本) | 质量管理工程 |
公共管理类(本) | 行政管理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机械类(本) | 车辆工程 |
机械类(本)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类(本) | 工业设计 |
机械类(本) | 机械电子工程 |
机械类(本) | 智能制造工程 |
计算机类(本) | 信息安全 |
计算机类(本)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本)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类(本) | 网络工程 |
计算机类(本)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本) | 物联网工程 |
计算机类(本)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经济学类(本)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本)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能源动力类(本)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数学类(本)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统计学类(本) | 应用统计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英语(商务方向)(翻译方向)(教育方向)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翻译 |
新闻传播学类(本) | 传播学 |
新闻传播学类(本) | 网络与新媒体 |
仪器类(本)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仪器类(本) | 智能感知工程 |
自动化类(本) | 自动化 |
自动化类(本) | 机器人工程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简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由原机械部所属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原电子部所属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1937年。在长达84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扎根中国大地,融入国家机械工业、计算机事业的起步发展,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信息特色、行业特色、军工特色。
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0569人,研究生2426人,留学生130人。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现有4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3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12门,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学校获得“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4种,北京市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8种,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12套。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个。